期刊封面
影响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科技的小论文)(3)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指标,即要把全社会研发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把科技进步贡献率降低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数量都进入世界前五位。
为切实有效实现上述目标,纲要作出四项战略部署。 一是立足国情和需要,确定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从中选择任务明确、近期可能取得技术突破的68个优先主题进行重点安排。 二是实施十六个重大专项,实现跨越式发展,填补空白。 三是重点部署8个技术领域27项前沿技术、18项基础科学问题,实施4项重大科研计划。 四、深化科技,完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大幅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为进入创新型国家提供可靠保障。
三、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从21世纪初开始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我国必须加快推进和实施的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为全面实施以规划纲要为主要内容体系的科技发展战略,各部门、各地区积极行动,采取实际措施,相继制定配套政策和具体办法。
2006年2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 在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教育与科普、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统筹协调等10个方面提出了60条相关政策。 科技部、国家、教育部等部门分工协作,研究制定99条《配套政策》实施细则。 到2008年,大部分实施细则已经形成政策文件,其中70项政策细则已经宣布实施。
为了落实好中长期科技规划,《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国家“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相继发布实施。
《国家“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确立了未来五年我国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战略重点,标志着“十二五”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从目前的第21位上升到前18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针对当前科技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规划》从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两个方面提出了措施。 一是深化科技,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知识创新工程,加强科技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创新产学研结合机制,推进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深化科技评估和奖励制度改革等。 二是加强科技政策制定和落实,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府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服务和对科技创新需求的引导,优化全社会创新环境。
2011年以来,科技部先后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写经济论文的目的?
自古以来,所有经济学研究的目的都只有两个。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二是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研究目的的不同: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学科差异的根源在于研究目的的不同。 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解释社会资源利用和配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管理学的研究目的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组织资源的最佳使用原理和方法
文章来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网址: http://www.nmgkjyjjzz.cn/zonghexinwen/2022/1212/1433.html